男女主角分别是陆国栋陆乔乔的其他类型小说《穿书八十年代:拯救早死小叔家后续+全文》,由网络作家“燕三月”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这样一来,陆梅梅兄妹俩一个礼拜五天里有两天都得自己走回来。还有就是陈大兰,乔乔要是中午在家里吃,便都是乔佳做饭,要是他们一家出去吃了,就得她做饭。有次她出门办事,回来得晚,等她做好饭,陆梅梅他们吃了跑去学校,差点儿就迟到了。陆梅梅和陆飞不干了,在学校吃完饭还有大把的时间和同学们玩儿,是抽陀螺不好玩儿,还是跳皮筋不好玩儿?跑回家里来,和学校吃的又一样,有什么好回来的嘛!有时候小叔还没空接送他们,他们就得自己走回来,时间都浪费在路上了。妈妈还说回来吃的好,骗人!兄妹俩抗议,想在学校吃。李慧心没办法,只能每天早上又给两个孩子准备米饭和菜带去学校。她私下和陆国栋嘀咕,“老三未免太小气,接乔乔去外面吃,也不说把梅梅他们也带上。”陆国安还是要点...
《穿书八十年代:拯救早死小叔家后续+全文》精彩片段
这样一来,陆梅梅兄妹俩一个礼拜五天里有两天都得自己走回来。
还有就是陈大兰,乔乔要是中午在家里吃,便都是乔佳做饭,要是他们一家出去吃了,就得她做饭。
有次她出门办事,回来得晚,等她做好饭,陆梅梅他们吃了跑去学校,差点儿就迟到了。
陆梅梅和陆飞不干了,在学校吃完饭还有大把的时间和同学们玩儿,是抽陀螺不好玩儿,还是跳皮筋不好玩儿?
跑回家里来,和学校吃的又一样,有什么好回来的嘛!
有时候小叔还没空接送他们,他们就得自己走回来,时间都浪费在路上了。
妈妈还说回来吃的好,骗人!
兄妹俩抗议,想在学校吃。
李慧心没办法,只能每天早上又给两个孩子准备米饭和菜带去学校。
她私下和陆国栋嘀咕,“老三未免太小气,接乔乔去外面吃,也不说把梅梅他们也带上。”
陆国安还是要点脸的,他反问她,“上次你妹妹请你吃饭的时候,你怎么没把乔乔带上一起?”
李慧心白了他一眼,“说是乔佳户口回迁的政策马上就要下来了,这都又过了十来天了,信儿都没听到一个,怕不是个假消息吧。”
陆国栋:“国英说的,这还有假?”
“怎么没有?也许人家上面刚开始觉得行,后面又觉得不行了,就不了了之了呢。”
这个倒是有可能。
陆国栋:“要不你去问问国英。”
“我去问她干嘛?又不是我的户口要迁回来。”
“那对了,又不是你的户口要迁回来,你管那么多干嘛,随便他们吧,我反正是懒得管了,就这么住着吧。”厂里要建家属院的事有信儿了,他这段时间一到中午就老请人吃饭,就是想等分房子的时候能有他。
陈大兰悄悄的把陆国安叫了出去,怕人听见,她拉着他走到了弄堂口的位置。
“有什么事家里不能说?还得把我叫出来。”陆国安和东子聊完天儿原本想上楼,还没上去就遇到下来找他的陈大兰,然后就把他拉巷子口来了。
陈大兰左右看看见没人了,这才小声问他,“你老实告诉我,你们就乔乔一个,是不是乔佳生乔乔的时候伤了身体,不能生了?”
陆国安诧异,“这话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陈大兰摆手,“你别管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你就告诉我是不是真的!”
这几天,她总觉得楼里的邻居在背后说她家的事儿,原本以为说的是国安他们回来这么久都不见他们回乡的事,是不是想留在海城当黑户。
她还想着要不要找时间去找一下国英,去问问她,乔佳落户的那个政策什么时候下来。
谁知道,下午回来的时候听到他们在嘀哩咕噜的说什么乔佳不能生的事儿!
她吓了好大一跳!
跳出去差点儿和他们大吵一架。
等老三两口子接着乔乔回来了,她又不好当着乔佳的面问她,怕老三知道了,又说些有的没的,反而嫌她多事,伤她的心。
她实在是忍不住,这才把老三叫到外面来,好好的打听打听,这事儿是不是真的。
“当然是假的!”陆国栋嗤笑道:“您这都是从哪儿听来的?”
陈大兰指了指138号楼,“听那些嚼舌根子的说的呗!真是假的?”
“是假的。”陆国安说完提脚就往回走。
陈大兰还没问完呢,“你慢点,我还有事问你。”
乔乔:“奶奶也可以厉害。”
“怎么厉害?”
“对爷爷凶一点!”
陈大兰:“……我和你这个小丫头说这个干嘛。”
说完,拍拍衣服上不存在的灰,出门去了。
……
没几天,长乐里便办了一场喜事。
乔乔见识到了两辈子以来最快步入婚姻殿堂的一场婚礼。
男女双方从认识到结婚,只用了三天的时间。
婚礼也很简单,男方骑着一辆扎着大红花的自行车就接走了穿着一身寻常衣服的新娘。
乔乔站在门口,亲眼看着面无表情的袁晓芳提着一个小小的行李包从她面前走过,然后下楼坐上了自行车。
弄堂里的邻居们议论纷纷,“怎么这么快就结了?也没个婚宴,男方是干嘛的?”
“也是知青,听袁家那口子说,两人是在知青办办事的时候认识的。”
“现在的年轻人,搞不懂哦!才回来几天就把自己嫁了,前两天我还听说袁家托人给她闺女找对象呢。”
一有人朝着袁家人站的地方努了努嘴,小声道:“不快不行啊,袁家那个儿媳妇现在还在娘家待着呢。”
“啧啧!这也太寒酸了,不管怎样也该热闹热闹,发个喜糖也好啊!”
正说着,袁晓军抱着喜糖回来了,袁大妈接过来,赶紧给大家伙散了散。
乔乔也得到了一把糖,吃在嘴里,感觉并不甜,反而还有些酸。
当天下午,回娘家好几天的袁晓军媳妇,带着孩子回来了。
爱嚼舌根子的婶子们挤眉弄眼,等人上去了,一个个的又小声的聊开了。
正聊着,有人过来了。
“请问,陆国安是住这里吗?”
婶子们抬头一看,得,又是个知青。
为什么一眼就能看出来呢,很简单,看肤色,看穿着,看谈吐。
来的这个人开口就用请问,一看就是读过书的。
穿着一身不合身的衣裳,有可能是穿的家里其他人的,也有可能是以前的,下乡期间瘦了这才不合身。
肤色就一个字,黑!一看就是在乡下晒的。
反正城里像这么黑的没几个。
三样都占了,百分之九十九是知青!
“你找陆国安?”
“对,我找陆国安,我和他在同一个地方插队。”
陆国安被叫了下来,一看,是江浩。
他赶紧迎了出去,“你这么快就回来了,我以为还得等几天呢。”
江浩笑道:“我昨天晚上到的,家里有点事,现在才给你送过来,不耽搁吧?”
“不耽搁,晚几天都没关系。”
陆国安请他上楼,江浩说不用,把返城证明递给了他。
“你什么时候去办?刚好我也要去知青办,咱们一起。”
证拿到了,当然越早越好,“明天上午吧,知青办九点上班,早点过去,应该没那么多人。”
“行,那明天知青办见。”
说完后,江浩便走了。
陆国安也上了楼。
晚上,返城证明在陆家人手里转了一圈才回到陆国安手上。
知道陆国安明天要去办户口,陆大河把家里的户口证拿了出来,陆家人全家的户口都在这个小本本上。
乔乔凑过去看,纸张很薄,左右翻页,里面登记的条目和后世的户口本区别不大。
陆乔乔进城的事板上钉钉,李慧心心里不舒服,到现在,老三两口子也没说要交多少生活费。
总不能让他闺女在家里白吃白住吧。
她也不开口,悄悄的伸脚踢了陆国栋一下。
陆国栋看了她一眼,没说话。
李慧心眉头一皱,又踢了他一下。
陆国栋还是不搭理她。
乔乔摇头,她当然没忘,“知青返城是全国统一的落户政策,我想问的是海城本地的有没有出新政策。”
小姑娘说得头头是道,小王惊讶不已,这孩子是不是有些过于聪明了?
其他这个年纪的孩子,怕是学舌也不一定能说出这段话吧,更何况理解这段话的意思了!
这孩子,还是自己跑过来问的,在他回答完后,她还能快速的组织语言再次询问。
——希望他媳妇也能给他生个这么聪明的姑娘!
小王开始认真回答起来,“这个还真……”
说到这里,他突然想起一项已经通过草案,正在审议阶段的海城本地户籍政策,一审议完,便是发布与实施。
说快说不定这几天就能有结果,说慢,也许还得等上一两个月都有可能。
他目光下移,这孩子问的难道是这个?
“陆乔乔小朋友,你为什么问这个?还是说你是在哪儿听说了,才跑来问,是听你爸爸妈妈说的吧?”
新的政策下来之前,本来就不可能瞒得密不透风,消息灵通的,说不定在研究分析阶段就知道了。
谁家还个在单位里上班的亲戚呢。
一听他这么问,乔乔就知道,确有其事!她在等的新政策真的要下来了!
她忍不住高兴的蹦了一下,“谢谢叔叔!”
小王也乐了,“谢我什么呀?我又没回答出你的问题。”
乔乔:“总之就是谢谢你啦!”
小王呵呵的笑,摸了摸她毛茸茸的脑袋瓜,“行吧,看在你说谢谢的份儿上,叔叔就告诉你,你可千万别和别人说哦,咱们先拉钩。”
还有这好事?乔乔赶紧伸出小手,生怕他后悔。
“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
拉完沟了,说吧。
乔乔眨巴着大眼睛等着。
小王憋着笑,“有。”
然后呢?
乔乔瞪大眼睛。
小王也瞪大眼睛。
乔乔:“说完了啊?”
小王一本正经的点头。
你问有没有?
我答:有。
乔乔:“……”
看着面前这个满脸怨气的小豆丁,小王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陆国安和乔佳终于想起闺女,没看到乔乔的时候两口子吓了一大跳!
两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往派出所里面找,这不,一进来就看见自己闺女仰着小脑袋在瞪人,她面前站着刚才给他们办户口的公安同志,公安同志也不知道在乐什么,叉着腰哈哈大笑!
陆国安两口子:“……”
见人家家长来了,小王公安不逗小孩了,点了点头后进户籍办公室了。
乔佳问乔乔:“你和人家公安叔叔聊什么呢?聊得人家笑那么大声。”
乔乔气道:“他逗我!”小手还往户籍办公室的方向指,可见气得不轻。
陆国安蹲下身问,“人家怎么逗你了?”
“我问他问题,他不好好回答,他把我当小孩儿!”
这下好了,这对无良父母也开始哈哈大笑起来,“你不是小孩儿是什么?当自己是大人啊?”
这小丫头,太可爱了。
“乔乔不气,爸爸待会儿给你买可乐喝。”
有点馋的乔乔接受了这个提议,“要两瓶!”
“好,给乔乔买两瓶。”
江浩的事儿办完了,陆国安便约他中午一起吃个饭。
江浩推辞后在陆国安的再三邀请下同意了下来,“我把这孩子先送回去。”
“送什么呀,一起。”
“行吧,要让你破费了。”
“不说这个。”
于是,一行人便跟着陆国安进了一家国营饭店。
这个国营饭店当然不能和和平饭店那样的大饭店比,一个大堂里摆了几张桌子,里面吃饭的人不少,还有人提着饭盒过来买红烧肉。
乔乔站在花台上抱着小手,说吧,我就看你怎么但是。
“说谎话是不对的!爸爸还是做错了,乔乔不能跟爸爸学,当然。”
嗯嗯,还有当然,接着说。
“当然,爸爸还有很多其他优秀的地方,乔乔还是该向爸爸学习的。”
乔佳在一旁翻了个白眼,还夸上自己了。
她一把推开陆国安,自己站在闺女面前,拉着闺女小手,“乔乔是个好孩子,咱们不说谎,有什么事都要告诉爸爸妈妈,好不好呀?”
乔乔点头,可乖可乖了,“乔乔知道,乔乔听懂了,乔乔不会说谎。”
“乔乔真乖!”爸爸妈妈齐声夸道。
乖孩子陆乔乔笑眯眯的点头,没错,她就是这样的!
第二天早上,邮递员来给张阿公送报纸的时候,陆国安便向人家订一个月的海城日报。
海城一般有新政策发布,都会第一时间往上面刊登。
张阿公见状便问他,“你们家可没看报纸的习惯,你这是给谁定的?”
陆家人除了陆国英之外,都不是喜欢看书看报爱学习的人。
陆国安拿过他的报纸大概的扫了一下,“给我自己订的,阿公,你老慢慢看。”把报纸还给了他。
张阿公看着他上楼,“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上午,陆国安便打算去学校问一问乔乔入学的事儿。
虽然乔佳落户的政策还没确定,一家人留在海城的机会并不是百分之百,但陆国安两口子也不想再继续耽搁乔乔上学的事儿,要是一个月后才下来,总不能再耽搁一个月吧,再耽搁下去,这一学期都快上完了。
“等报完名,咱们再去商场买书包。”陆国安对兴致不高的闺女道。
乔佳晃了晃闺女的小手,“可惜咱们家的缝纫机不在,要是在,我就给咱们乔乔缝小书包和小笔袋了。”
“没事,商场上有卖的,听说还是港城那边流行的款式呢,咱们就给乔乔买那样式的,好看!”
乔佳一手叉腰,“你的意思是我做的书包没商场卖的好看?”
陆国安赶紧摇头,“我可没这个意思!你这不是做不了吗,可不就得去商场买嘛,不过,人家商场的的确好看,你说是不是乔乔?”
乔乔抬起头看看爸爸,又看看妈妈,知道这俩是为了逗她高兴,她张开小手,“爸爸背。”
陆国安立马蹲下来,“听我闺女的。”
附近的小学离得并不是很远,走路大概二十分钟左右就能到,这是像乔乔这样小孩子的步伐,要是大人,速度会更快。
一家三口,边走边聊,没一会儿就到了。
东子媳妇王秀就是在这所小学教书。
早上洗漱的时候陆国安便和东子提了一嘴,东子便和自己媳妇说了,让她到时候帮忙指引一下。
王秀上完上午的一节课,在办公室修改作业,办公室的窗户就对着大门,她时不时的就会抬头看一眼,刚改完一本放一旁,一抬头,就看到陆国安他们到了。
育才小学门口有一个和陆大河差不多岁数的大爷看门,见到陆国安他们带着孩子,便道:“这是迟到了不敢来,还要当家长的送?”
陆国安认出这大爷来了,“大叔,这么多年了,您还在这儿啊!”
他当年就读的也是这所学校,当时就一排房子,现在不一样了,又加了两栋,学校面积也大了不少,里面绿树成荫。当年就是这大爷看门,现在都还是他。
大爷没认出他来,这来来回回这么多学生,他哪里能认得完,毕竟这么多年了,“从这所学校开起来我就在这儿了,你是干嘛来的?”
想到一向疼爱自己的祖奶奶,乔乔鼻子酸酸的,一不小心就哭了起来。
“乔乔怎么哭了?”听到抽噎声,陆国安赶紧站起身,使眼色让乔佳把东西收好,抱起上床的闺女哄了起来。
乔乔委屈巴巴的抽噎道:“我想祖奶奶了。”
见闺女哭得这么可怜,陆国安和乔佳的鼻子也开始泛酸,谁不想呢,他们也想。
乔乔生病的时候他们也想过,是不是因为乔奶奶去世,乔乔受不了才病的。
“祖奶奶在天上看着咱们乔乔呢,咱们乔乔乖乖的,祖奶奶才高兴。”陆国安哄着闺女。
乔乔抽抽巴巴的点头,一时间又有点害羞,自己明明有着成年人的思维,心态上却还是像个小孩儿一样,想到伤心的事,眼泪不由自主的就下来了,止都止不住,心里就是觉得好委屈好难过。
乔乔哭得小脸红彤彤,乔佳下楼接水给她洗了把脸,这才看着好点儿。
陈大兰回来的时候提了一大袋鸡毛和线头木棍子,她去的时候只有两个工作可以接,一个是扎袖套,一个是插鸡毛掸子,对比于一动起来鸡毛乱飞的鸡毛掸子,肯定是扎袖套更体面,可惜家里没缝纫机,轮不上她。
“我早说要买个缝纫机放家里了,就是地方太小,没地儿放,拖来拖去拖到现在。”
家里的地方的确小,不过买个缝纫机还是放得下的,陈大兰也就嘴上这么一说说,其实说买的是她,说不买的也是她,这取决于她说之前接了什么样的手工活。
事后一过,她又不想买了,最主要的不是地方小,而是花钱多。
乔佳对她这个婆婆还了解,在屋里看了看,指着窗台边的位置道,“这里收拾收拾倒是可以放一台缝纫机,光线也好,亮堂。”
陈大兰瞅了一眼就收回了目光,手里的动作不停,“以后再说吧。”
陆国安还是比较了解他妈的,坐在餐桌边帮他妈里袋子里的乱七八糟的鸡毛,细细的绒毛飞到鼻尖儿,打了个大大的喷嚏!
小小的屋子里鸡毛满天飞。
乔乔噘着嘴吹着玩儿!
……
晚上吃饭的时候,当着大家的面儿,陆国安拿了二十块钱给他妈。
“干嘛?”陈大兰端着碗没接。
陆国安就道:“乔乔今天去医院,医生说了让观察半个月,这么一来我们肯定要在家里待一段时间,城里样样要钱,我们一家三口总不能在家里吃白食,这二十块就当我们这段时间的伙食费了。”
在这个月工资普遍三十左右的年代,二十块的伙食费,不说很多,但也不少,两个大人加个小孩,吃半个月也吃不完。
八零年了,粮食定额不像六七十年代那么紧张,要是早几年陆国安带着媳妇孩子在家住半月,估计得饿肚子。
陈大兰推了回去,“收着吧,回来就待半个月,给什么伙食费,你吃你爸你妈的给什么钱?收回去!”
陆大河喝了口酒,“你们在乡下挣钱也不容易。”地里刨食的,全家人一起累死累活一年到头下来落到手里的也没有一百块。
陆国栋夹了一块肉塞嘴里,没说别的,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他爸妈的话。
李慧心瞅了眼桌上的钱,笑道:“爸妈说得对,这么客气干嘛,你们也好不容易才来一趟,给什么伙食费呀,说出去人家都得笑话我们,还是拿回去吧。”
这个‘来’用得很巧妙,在此之前,用的还是‘回来’。
“不给才让人笑话。”陆国安直接拿起桌上的钱塞他妈衣服兜里,“我们要是只住两三天,这钱我就不给了,要住半个月呢,现在也不是小时候了,我哪能带着媳妇孩子回来吃父母?大哥嫂子他们在家里肯定交了生活费,我们回来就也该交才对。”
陈大兰就去看陆大河,见陆大河点头,她也就没往外拿了。
李慧心脸上的笑容都灿烂了些,她夹起一块肉给乔佳,“弟妹别客气呀,多吃点儿,咱们都是交了生活费的,不吃就亏了。”
乔佳其实不爱吃肥肉,李慧心给她夹的这块儿又特别的肥,她把肉往碗底压了压,笑着道了谢,趁着大家不注意,快速的夹给了陆国安!
乔乔抱着碗吃得喷香,耳朵也没闲着,听大人们你来我往的说话。
对于爸爸当着大家的面儿给生活费这件事,她是非常赞同的!
二十块伙食费刚刚好,家里有钱这事儿,得低调!
吃完晚饭没多久,家住楼下的东子就来敲门了,叫陆国栋和陆国安下去喝酒。
东子家的房子面积和陆家差不多,也隔了里外两间,他们下去的时候,他媳妇正在喂孩子吃饭,见他们进屋,笑着打了个招呼,抱着孩子进里间儿去了。
东子爸妈吃完饭带着大孙子出门遛弯去了。
桌子上放着一盘花生一盘拍黄瓜,还有一瓶二锅头。
三个男人一人倒了一杯,开始忆往昔。
“……咱们上学那会儿口号喊得多响啊!把下乡当成了特别光荣的事儿,一个个的报名要去农村的广阔天地修地球。”
陆国安喝了一口酒,他没报名,他上学晚,初中毕业的时候都快十八了,那个时候一家必须得下一个,他爸妈想来想去,觉得他最合适,把他的名字报了上去,就这么下了乡。
陆国安现在都能想起当初他爸妈和他说的话。
“厂里只给了一个学徒工的名额,你大哥是老大,毕业到现在也没个正经工作,这个名额得先给他……”
“街道办上门了,说是一家必须得下一个,你大哥有工作了,不符合乡下的政策,你二姐在家里闹着不下乡,你妹妹初中又还没毕业……”
“老三,你先下乡,等以后城里招工,咱们再想办法回来。”
招工哪里有那么简单,知青下乡从‘一家下一个’很快就变成了‘一家只留一个’,下乡的知青也越来越多,能半途通过招工回城的,都是家里有门路的人,陆家显然不是,陆国安就这么在遥远的下乡待了十几年,娶妻生子,一直到现在。
刚下乡的十几岁少年,有过委屈,累的双手被磨出血泡的时候把头埋在被窝是也没少哭过,但他也知道,下乡的只能是他。
想到这里,他又喝了一口。
“国安哥,你接下来是怎么打算的?是想办法留在城里,还是回乡下?”东子问。
“回乡下,这海城,留不下我了。”陆国安玩笑。
东子举杯和他碰了一个,“要是能找个单位,你的户口就能落回来了,嫂子她们后面再慢慢想办法,我妹妹前几年也下了乡,没两年就回来了,我妈提前退了下来,把工作给她顶了。”
“你也说要有单位,这单位哪儿是那么好找的?我虽然住在乡下,也知道现在城里一堆年轻人没工作,海城这样的大城市,没工作的年轻人就更多了,像我这样的老知青,又不符合政策,怎么轮也轮不到我。”
东子想说可以接陆大河班的事,看陆国栋在,话含在嘴里想了想还是没说出来。
说起知青下乡,陆国栋一直都是沉默的,见陆国安说到这里,便端起酒杯他碰了一个,“老三,我知道,这些年,你受累了,按理来说下乡这个事儿,应该我这个当大哥的打头阵。”
陆国安听他说完,摇头,“你有工作,本来就不用下。”
陆国栋多喝了几杯,脸红了,舌头也大了,话都多了起来,说着说着不知怎么的就聊起来了他现在的机械厂的工作,“累,一天天围着机器打转,这手上满手的机油味,就没干净过……”
“说起来,我进去的时候,我师傅还以为会去的会是你,你说说,他怎么会这么认为呢……”
东子担忧的看着他,“国安哥。”
当年他就纳闷,国安哥那段时间天天往机械厂跑,还和自己透露机械厂的赵师傅想收他当徒弟的事,怎么转头,陆国栋进去了,然后没多久,国安哥就下了乡。
陆国安沉默片刻:“我知道……以前的事,不说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