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从伙房火灶中抹了一点灶灰,抹的均匀,脸庞又重新变得黝黑。
原身胡须稀稀拉拉,李棠每天就把胡须刮得干干净净,这也得改变伪装一下。
她拿起毛笔在眉间点了一个米粒大小的痣,把头发剪下一缕,整理好放在一旁,熬了稠米糊里面加了桃胶,一根根的贴在脸颊上和嘴唇上,形成浓密的络腮胡。
再用剪刀修整好胡形,一个长满络腮胡的粗犷大汉就成了李棠此时的模样。
这些混杂的伪装知识,都是她从影视中学到的,在饭店里,每天中午都会播放柳国暗探记,这是讲述古代柳国一个细作如何伪装,蛰伏并推翻敌国的故事。
中午忙碌过后,李棠借着休息时间都会看上一会儿,现在看来,倒有用处了。
伪装好后,又换上简单的短打,把苗蓉蓉送的淡青色长袍用包袱包好。
早上烙的饼和肉肠放到荷叶里包好,再用油布裹好放进包袱里,水囊装满水也放进包袱里。
包袱打好结,放于后背背好,趁着茫茫夜色,开门又锁好,出发了。
叶知眉又被惊醒了,这次她辗转几次,都睡不着,索性起来穿好衣服,点上油灯,看起了《百越国杂记》,翻了几页,心里总是疑惑隔壁的情况。
抬头看了看窗外,一片漆黑,不知道假李唐到底在忙活什么?
心乱看不下去,把书放好,轻叹一声,唉,从来没有这么心烦过。
小粉团子摸不到娘亲,小手乱晃,哼唧着要醒来,她赶紧侧身躺下,压下心头的烦乱,拍哄着小粉团子,渐渐入睡。
凌晨三点多钟,天幕繁星点点,月光暗淡,夜色浓重。
李棠背着包袱,来到福罗镇官道上,本来想从福罗镇租辆马车直接到运潼县城,又怕镇上监官缉查出线索,正在踟蹰中,官道上响起一阵马蹄声。
李棠赶紧闪到路旁,不多时,一行队伍出现在远处。
只听到哒哒哒的马蹄声踏着碎石道路,后面紧接着响起咕隆隆的马车滚动的声音。
走得近了些,借着微弱的月光,看清楚大概情况。
这应该是一列商队,打头的是两个会武功的练家子,看着孔武有力,腰间挂着单刀,胯下是膘肥体壮的大马。
后面跟着十几辆马车,左右两侧有大约十几个练家子骑马护行。
夜间行路,走得缓慢,谨慎。
李棠站在路旁,等商队经过的时候,她拱手问道:“敢问掌柜的,能否搭个顺路。”
她挺直着身体,背着包袱,拱着手仰头站在路旁。
打头的其中一个练家子右手抽出单刀,左手拉了缰绳,嘴里吆喝“吁……”
骏马急急嘶鸣停下,后面赶马车的车夫也紧着扬鞭喝止着,十几辆马车拉着辎重物资片刻停了下来。
左右两侧的练家子各从旁边跨着马奔来两个人。
打头的练家子冲着李棠举起单刀。“小子,哪来的,去哪,别在这儿生事!”
“壮士,我是余河村的,要到运潼县去给舅父扶灵送葬,请各位壮士行个方便吧!”说着,竟呜咽起来。
余河村离武农村有段距离,离福罗镇更远一些。"